“三长一短”的就诊现状不仅让患者无奈,也让医院苦恼。特别对于儿童医院和患者家属来说,该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三长”指的是: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缴费排队时间长,“一短”指的是问诊时间短。这样的就诊现状没有体现就医过程的重点,而把时间浪费在其他重要性相对较低的环节,久而久之,便成为就诊的一个痛点。
根据上海市儿童医院最近几年患者满意度分析,很多家长对就诊期间医生诊疗时间有较集中的意见:有家长反映,自己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医生,但医生已经开好处方结束诊疗了。
针对该问题,医院社工部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
一是家长就诊效率普遍低下,不清楚与医生问诊时的沟通要点;
二是家长希望咨询医生的共性问题比较集中,都是一些经过健康宣教可以在就诊前解决的问题;
三是医生每天需要面对百余名患者,每个患儿的就诊时间也就3-5分钟,延迟问诊时间满足家长与医生多沟通多交流的期望不现实。
为了改善“三长一短”这一状况,上海市儿童医院早在2014年已经开始打造儿童智慧医疗模块,包括上海市儿童医院官方微信和智能床旁APP,形成了微信平台为患者提供诊前和诊中服务,智能床旁APP提供患者诊后健康管理服务,两者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图 | 上海市儿童医院官方微信
图 | 智能床旁
患者家长可以在家就先在微信平台预约门诊,到时间直接去医院,解决了候诊时间长这一痛点,省时又省力;在医院现场患者能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和自助服务机支付,解决了患者在医院窗口排队时间长的痛点;设立了10多个专科微信服务平台,患者日常的问题也可以线上提问,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回复。该平台的搭建是基于互联网医疗1.0版本的实践,有利于缓解就诊现状。
但是,互联网1.0版本的医疗实践依然无法满足真正的就医需求。我国0到14岁儿童的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而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医师数仅约11.8万人。儿科问诊市场需求量漫溢,近几年互联网公司组建了大量形形色色关于儿科、母婴的问答平台。
但是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指出,这样的方式会出现几个很明显的问题:
一,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平台都自说自话。特别是商业网站,没有办法监督在线回答的医生是否是具有医疗资质,有些平台甚至出现了挂着专家的名义,回答问题的却是没有医疗专业背景的客服人员;
二,很多平台喜欢大牌专家在线”轻问诊“,认为请的专家越大牌越好,以便吸引更多人群来平台注册咨询。这确实令很多患者可以容易预约到专家。然而虽然满足了多数C端患者的需求,却忽视了B端(医生、专家)需求。
专家门诊看似一号难求,仔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这是虚火旺盛,精准度不够。太多普通患者把专家号源抢掉,真正需要专家诊疗的患者却又抢不到号。例如乳腺结节,找普通主治医师问诊即可医疗智能问答,患者却一定要看大牌专家。 而专家的满足感来源于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特别是三甲医院的专家,希望能看到对他/她专业胃口的患者,比如疑难杂症等,这样对专家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也更有促进作用。要知道专家更加看重的是行业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三,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只喜欢与三级医院的专家合作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选择性的遗忘了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但现在的国家政策导向——分级诊疗,三级医院的定位必定是要针对专病专科和疑难杂症患者。
如上海市儿童医院作为一家三级医院的定位,肯定在于解决儿科相关的专科专病和疑难杂症,而一些普遍的病症则可以分流到二级或社区医院。
钮主任表示,今后互联网医疗对推进医疗行业分级诊疗,为三甲医院提供“精准”患者将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互联网1.0版本无法实现精准就医。
上海市儿童医院在微信平台实践过程中,后台已经积累了大量家长提问,且大多问题存在共性重复 。钮主任表示,当前一般的智能问答平台相对来说比较机械化,缺乏人情味。而医疗主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强调人文精神。
而不是像你打过去一个客服电话,机器问你“你要寻找某某某请按1”。解决机械性,实现个性化,对患者的问答“私人定制”;解决重复劳动的枯燥,改用智能机器替代;解决机器的冰冷,感受到人文的温暖,助力于互联网医疗1.0版本的升级,正是钮主任目前极力想达成的诉求。
而这些,不正是人工智能刚好可以完成的事情吗?运用NLP技术完善互联网医疗,立足于大数据,既可节约人力物力,又可充分提高就诊效率。
为此,钮主任提出以下需求:
建立医疗大数据智能问答应用平台,并嵌入到医院移动医疗平台中。
家长在平台挂号后,系统可以自动推送针对就诊症状和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让家长在就诊前先了解疾病相关症状,并提醒家长在就诊过程中与医生沟通的要点。
每次的就诊数据可跟踪录入到患者个人信息中心,作为未来个性化推荐的基础数据。通过大数据为用户精准画像,实现个性化服务和智能推送。
此举措在提高就诊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合理利用专家资源,实现专病专科。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市面上主题繁杂、混乱的儿科相关培训课程,以及信息零散、片段的问答平台,儿童医院的智能问答平台可以形成一套体系化、条理化的知识库。
上海市儿童医院已经为此作出了探索:在试点研发一套名为“妈咪宝贝”的课程,该课程以分年龄段,结合医疗和非医疗知识(如育儿焦虑、家庭角色定位)的方式对父母进行培训。
钮主任表示,此类课程数据也将会反馈到智能问答平台,丰富平台的知识库。此举措正符合政府2016年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政策的核心——旨在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也呼应了政府对儿童保健教育的重视程度。
据数据统计:NLP的市场将从2016年的76.3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6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6.1%。智能问答平台是近年两大风口-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基于NLP的问答平台可以平面推广到现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疗智能问答,如,移植到各类亲子平台,吸引流量,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NLP嵌入到基于互联网的问答平台是需求趋势,互联网医疗1.0版本需要更新,人工智能正是即将被注入的新鲜血液。
医院的硬性需求已经摆在你面前,我们征招牛人加入。
长按扫码 马上参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