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市民看病就医,本市持续改善医疗服务。7日,北京市卫健委介绍,北京市已建成73家互联网医院,综合医联体实现社区全覆盖。125家二级以上医院设黄昏、夜间门诊,23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114预约挂号平台服务覆盖290家二、三级医院(含分院区)。
建成互联网医院73家
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陆珊介绍,本市持续优化“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务”模块功能,提供挂号、缴费、医疗机构及药店信息查询等集成服务。152家医院检验报告可线上查询、124家医院医疗影像可线上查询、59家医院实现电子票据覆盖。181项医学检验项目、300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在本市范围内医疗机构间互认,并将逐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在医生工作站线上共享调阅。
目前,本市建成互联网医院73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医疗机构252家。“京通”小程序接入14家互联网医院,实现“多医院、一入口”。1月至5月,互联网总诊疗量64.8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9%。
114预约挂号平台服务覆盖290家二、三级医院(含分院区),与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实现后台共享验证。其中,135家二三级医院已与平台号源直连,270家医院实现放号时间统一,109家医院实现出诊医师头像等信息和专业特长展示,患者查询更加方便精准。
双休日节假日门诊日服务21.1万人次
164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并完善服务功能,229家医院在重点科室候诊区域应用电子叫号系统,61家医院实现线上查询候诊排队叫号顺序。
12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黄昏、夜间门诊,日均服务1.6万人次;23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日均服务21.1万人次。69家医院设立药学门诊,142家医院提供快递送药服务。
126家医疗机构试行全院床位集中统一管理,116家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114家医疗机构可在诊间开具电子住院单,78家医疗机构住院申请预约可在门诊、住院处、病房实时共享,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达到50%以上。
综合医联体实现社区全覆盖
本市已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成员单位600余家,各区基本实现综合医联体全覆盖。同时,建成16类专科、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包括220家二三级医院。
为加大基层预约转诊服务力度,本市建立完善基层预约转诊平台,统一预约转诊号池。95家三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为基层预留投放30%的号源,其中专家号源不低于50%。2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可通过该平台上转患者。22家市属医院在常规放号周期2周前,按比例为外地来京患者、诊间预约患者预留号源后,将全部门诊预约号源通过该平台向基层投放。
1至4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下转患者53.9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39.8%;社区卫生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34.2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2%。
胸痛中心入院救治时间降至55分钟
本市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入院救治时间从2018年的83分钟降至55分钟,卒中中心入院救治时间从2018年的51分钟降至36分钟。
同时,以重大疾病诊疗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全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到33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达到144个,针对急诊、儿科、康复、重症等薄弱专科加大支持发展力度,发挥重点专科辐射带动作用。
为完善质控体系建设,本市以46家市级医疗专业质控中心为核心,建立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深入推进北京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持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
【典型案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探索互联网+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北医三院院长付卫介绍,该院先后于2018年和2021年上线图文咨询功能、获批互联网医院,持续不断探索互联网+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推出“碎片+实时”的出诊模式。聚焦患者需求,通过手机移动端为患者提供咨询建议或为复诊患者开具处方及检查检验,实现一周7天全时段覆盖的诊疗服务。
同时,增设固定时段实时医患视频交流的云诊室功能,患者可在预约时段和医生进行视频复诊,部分科室可实现北京医保全程脱卡结算。截至目前,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注册患者近200万人,累计提供60万人次的互联网诊疗及咨询服务,为6万多患者提供了处方开具及全国药品配送服务。
该院互联网医院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医、药、护、技多角色上线,患者可享受全方位的线上医疗服务。如,该院为方便胃肠镜检查患者,先后推出消化科线上评估团队、麻醉科云诊室等,开展线上评估访视、病理解读及复诊取药,将患者到院次数减少一半。
该院开放互联网+护理服务,组建了肾病与透析、新生儿居家照护、孕产妇一体化管理及肠造口等15支护理专业团队,免费为患者解答护理疑惑,方便了老年、行动不便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就医。
北京安贞医院:
“互联网+”技术打通患者就医堵点
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介绍,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动态心电图设备不足、人员技术不足,患者要到高级别医院才能接受相关检查的现状,该医院以医联体为依托,推出了基于远程心电助力项目,在朝阳区建立了长程动态心电区域一张网。通过搭建“一中心多终端”的远程心电网络,该院心电图医师为辖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提供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分析诊疗服务,提高了辖区内心电诊断的同质化水平。此外,医院还定期组织辖区内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开展心电及心内科疾病诊疗培训,持续提升基层医师服务能力,在提升基层心电判断水平的同时,构建了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实现了对社区居民动态心电筛查、检出、随访一体化的全周期心电管理。
截至目前,医院作为朝阳区远程心电的指导单位,已经协助区内3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此项目,每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具报告达1000余份,10余位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得到及时转诊及救治。该项目近期有望在顺义区、密云区和延庆区等医疗机构得到进一步推广。
此外,该院推出心血管介入日间诊疗专项,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全过程24小时内完成,日间诊疗项目现已覆盖冠脉造影、冠状动脉PCI、电生理检查、导管消融、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介入日间诊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了外地患者家属陪同就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床位使用率。
北京口腔医院:
一站式服务老年人
北京口腔医院副院长杨凯介绍,该院在全国口腔专科医院中率先成立了老年口腔病科,专门为老年人解决口腔问题。科室配备了牙体牙髓、牙周、外科和修复等专业的医生,老年人常见的拔牙、补牙、洗牙、镶牙等治疗需求都可以得到一站式满足。患者就诊后由首诊医生检查、制定治疗计划,如需其他专业诊治,可进行科室内会诊及科内不同专业医生间转诊,使得多学科诊治在一个科室内完成,免去了老年患者奔波在多个专业科室反复排队挂号的不便。老年口腔病科成立20年来,为近百万老年患者解除了口腔疾病困扰。
该院除了常规的114平台、医院自有预约挂号小程序以及基层预约转诊外,专门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提供了助老预约挂号绿色通道,通过我院的服务热线、导医咨询台等渠道,登记个人信息就可以进行号源预约。
此外,近年来,该院开展的心电监护下镇静镇痛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口腔诊疗服务。据统计,心电监护下拔牙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 85%。为更好地服务老年患者,老年口腔病科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提供了“心电监护拔牙”预约绿色通道。
北京朝阳医院:
“微渠道”丰富一站式服务
朝阳医院门诊部主任张玉华介绍,该院设立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受理对公盖章、医保审核咨询、信访接待等业务,畅通患者办事、咨询、投诉渠道,切实保障患者就医权益。同时,整合普通放射、CT、磁共振、超声、肺功能等检验检查资源,逐步推出医生工作站、朝阳健康云APP、微信小程序和门诊自助机等线上预约途径,设立一站式预约中心,为患者提供集中预约服务,手把手指导老年患者操作智能化设备,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医院进一步整合门诊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检查预约功能,成立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最大程度帮助患者熟悉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截至目前,门诊综合服务中心整体运行状态良好,日均服务量在1200人次左右。
此外,该院在常营院区试行新一轮门诊服务流程优化,实现缴费、取号、报到“三合一”。就诊患者完成预约挂号、自助机挂号缴费后可一键进入候诊队列,同时,通过医院APP或微信小程序,随时掌握当前候诊排队情况,实现缴费、取号和报到三项流程整合,节约患者就诊时间。“三合一”功能上线以来,患者报到时间较原有流程缩短57.5%;门诊就诊流程时间由 (35至21)分缩短至 (23至12)分,缩短37.9%。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三张处方”推进综合治疗服务
大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袁景林介绍,该院上线急救绿色通道信息系统、运用绿色通道APP连接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打通患者入院前的最后一道壁垒,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同时,医院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搭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联盟平台,为基层转诊打开通道,有效提高了急性疾病救治效率。
该院以康复医学科、营养科为平台学科,与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骨科、创伤科、普外科等临床专科开展联动式合作,探索康复、营养、临床一体化诊疗模式。对于住院患者而言,医院开具的处方由一个诊疗处方增加至诊疗、营养、康复指导三个处方,患者不仅可以得到专科疾病诊疗,还可以获得个性化康复指导及营养饮食建议。医院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患者健康为中心。
手机扫码加我微信
咨询赠送神秘大礼
微信扫码进入互联网医院牌照
快速办理通道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