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心互联网医院获专家一致认可,致敬每位评审的医疗专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云平台建设实践

首诊负责制度_骨转移首诊Ⅳ期乳腺癌,mdt_互联网首诊

摘 要:

探讨“互联网+”技术在医联体信息平台中的应用,推进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医联体单位各项优质资源,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使分级诊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福建省立医院为核心,建立医疗联合体云平台,形成以远程指导、协同诊疗、合作共赢为主导的分级诊疗体系。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云平台实现了线上和线下业务融合,推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在方便患者就诊的同时提高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疗救治能力,实现患者和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双赢。互联网+云医联体模式能有效优化现有医疗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和纵向流动,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 引言

互联网首诊_骨转移首诊Ⅳ期乳腺癌,mdt_首诊负责制度

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形成的“1+X”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主要以三级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和共同发展互联网首诊,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逐步缓解看病难。原卫生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发展医联体,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因此,福建省立医院联合22家基层医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福建省首个省级医联体,通过双向转诊、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式与各成员单位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合理配置福建地区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目标,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2 医联体云平台建设

为实现医联体内部信息互通共享互联网首诊,更好地服务医联体成员单位,福建省立医院依托远程医疗中心,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云平台,通过各医疗机构间的线上和线下的业务协作延伸并拓宽医联体内服务链条,实现区域内连续性、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其主要架构和功能如图1所示。

首诊负责制度_骨转移首诊Ⅳ期乳腺癌,mdt_互联网首诊

图1 福建省立医院医联体云平台架构图

2.1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主要提供视频会诊、影像会诊、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查房、报告调阅等远程医疗服务,通过固定排班和调度机制保障远程医疗的常态化,并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手机App移动会诊及查房操作,同时支持云影像、云检验、多学科会诊等,建立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诊疗方式,实现区域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满足不同层次的远程医疗需求。

2.2 远程教学服务平台 主要包括教学讨论、查房教学、知识库共享、远程讲座培训、手术直播与点播等远程教学服务,搭建了线上线下融合、开放共享、高效的教学服务平台,创新原有的对口支援模式,利用专家传帮带、重点科室重点突破,提升广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远程教学服务平台也涵盖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可以在线获取相应的健康知识、收看健康教育讲座等,在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打造医联体单位的品牌形象。

2.3 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根据患者类型提供门诊转诊、住院转诊两种转诊途径,在医联体内建立双向双明的转诊机制,上下转诊过程中将患者病历信息标签化管理,实现转诊过程中的病历跟踪和共享,并制定双向转诊的业务规范,通过推动医生在转诊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和业务协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提高整个医联体的服务效率。

首诊负责制度_互联网首诊_骨转移首诊Ⅳ期乳腺癌,mdt

2.4 互联网医疗服务依托云平台 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健康评估与咨询、预约诊疗、报告查询、慢病续方、在线审方、线上支付、诊后随访等功能,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移动化、便捷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医患之间形成连续固定的服务关系。此外,针对病患探索不同病种的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和知识库体系,建立医联体内标准化的患者管理服务平台,为病患提供连续的、院内院外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拓展服务内涵,增强患者的粘性,同时充分调动医联体成员的参与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联体的服务效益。

3 应用特色

3.1 健全现有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医院依托远程会诊中心,打造集影像、检查检验、远程会诊、远程学习为一体的医联体云平台,提供远程会诊、联合门诊、移动查房、教学培训等远程服务,拓展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教学+培训”的医联体服务模式,打破传统三甲医院的围墙,优化完善患者就医流程,提升医联体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规范了双向转诊的业务流程,以统一的诊疗标准、技术标准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上下贯通,提高双向转诊的效率和效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新格局。

3.2 统一的基础服务平台 基于SOA架构建立统一的基础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接口管理、资源管理和流程管理,并与院内集成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医联体内部信息的上下贯通。基础服务平台不仅具有标准化的集成和协同能力,实现对异构数据实时采集、解析和整合,还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提供标准化、可扩展、可定义的接口服务,为各种外部应用提供统一的医疗数据访问服务。

互联网首诊_骨转移首诊Ⅳ期乳腺癌,mdt_首诊负责制度

3.3 支持多人、多终端融合 云平台还对软件流程与硬件设备体验进行优化,尤其是融入了移动医疗的便捷能量,使云平台成为能够支持多人、多终端(PC、手机、PAD等)融合、多场景应用的远程医疗平台,创建了医院与患者之间互动、医生与医生之间协同、医院与医院之间合作的新模式。系统可部署到医生诊间、病人床前,甚至支持移动手机端的在线会诊、多人多学科会诊,可随时随地移动会诊,极大地方便了医疗机构间会诊业务的开展。

3.4 在线审方与资质监管 医生在线开出的电子处方将第一时间推送给审方药师,药师可在手机App或PC上进行审方,平台可与第三方智能审方系统对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合理用药。平台也支持医联体内的跨院审方,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长。此外还通过监管平台对医院资质、医师备案信息及健康咨询、慢病续方等核心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和管控,保证线上诊疗的安全性与合法性。

4 建设成效

医院自搭建医联体平台以来,不断完善医联体工作内涵,根据各成员医院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学科技术对口帮扶,从人才培养规划、提升医疗服务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开展全面帮扶。派驻专家开展门诊、教学查房、授课、手术、远程会诊、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为基层医院组建了“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将传统意义上的“帮扶”变成了长期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与群众就医的便利。

随着远程专家门诊、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查房等功能的不断完善推广,医院在医联体内举办各类培训、学习班196场,进行会诊641人次、疑难病例讨论606次、手术示教303台次、教学查房618次,共派往成员单位驻点支援医师96人次,累计接诊1.4万人次,协助建立1个特色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个,并接收医联体成员医院选送的各类进修人员133名。成员单位通过加入福建省立医院医疗联合体,依托省立品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就医体验。

5 存在问题及建设方向

医联体云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医保结算政策支持不够,患者在线上发生的费用不支持医保实时结算,只能先自费支付,然后打印清单和发票到当地医保部门报销,影响患者就医体验;②健康咨询服务等没有纳入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医生的积极性不高;③尚未建立统一的药品配送机制,病人线上支付后只能选择到医院取药或由各医院自行配送等,导致基层医院参与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联体开展的积极性和分级诊疗的可持续性。

基于以上问题,医联体平台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解决好外部推力与内生动力的关系,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共同发展”。①对接福建省“三码融合”服务平台,完善统一支付平台,实现医保脱卡支付,提升患者就医体验。②力争将健康咨询服务纳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管理,经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立项后,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试行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③实现与医联体成员单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配送中心,形成完整的医药生态产业链,病人线上支付后可选择到医院取药或统一就近配送,充分方便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