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用”互联网+医疗健康”赋能实体,让基层医疗机构大有可为

心医国际为智慧医疗赋能,主要体现有三:资源赋能、运营赋能、学科赋能。

记者 | 戴丹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构建医联体远程协作体系的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心医国际的医联体远程网络已经覆盖全国5700多家医院。

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布局关于医疗健康互联网的理解,当初是怎么想到的,后来又是如何做到的?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心医国际总裁邰从越。

心医国际总裁邰从越

1

政策再升级

记者:我注意到,您就心医国际正在做的事情提出“多维融合价值创造,做智慧医疗赋能者”,如何来理解呢?

邰从越:作为智慧医疗创新解决方案供应商,心医国际始终立足服务实体医疗机构,从诊疗的根本出发,着力构建多维融合的智慧医疗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到: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推动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对接中西部需求;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责任的主体还是医疗机构本身……

上述政策提到一点很重要,也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词:“实体”。我的理解是:互联网医疗也是医疗,它不能离开实体来运转。基于实体的所有互联网医疗都是严肃的,都必须要经过有关部门的监管和严肃的梳理才可以开展。

我要分享的第二个词是“减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要加快推进,“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在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提出首先要给大医院减负,其次要给医生减负,第三要给患者减负。可以说,这是政府在推进新医改过程中,实行分级诊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赋能”是我要分享的第三个词。所谓赋能,就是要抓住机会,抓住所有参与到整个互联网医疗或者与健康改革相关的产业伙伴带来的机会。

今年初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各地要“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等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并要求医院建立远程医疗、预约诊疗等5项制度。这一行动计划背后,其实潜藏大把机会。

2

产业变革三大驱动

记者:十九大之后,“赋能”成为一大热词。作为智慧医疗创新解决方案供应商,您认为应该如何为客户、用户赋能呢?

邰从越:这个问题很好。如何为客户、用户赋能,其实可以体现我们对整个产业的理解。

在我看来,驱动产业变革的不外乎三个重要动因:一是政策驱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大部门组建后,新“三医”的格局渐次展现;例如前面提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出台,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群众。而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基层首诊,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留住人才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二是生态的驱动。以实体医院为依托,整合生态资源,将最终形成“医+疗、医+药、医+险”三大生态板块。现在,大家越来越需要抱团取暖,彼此之间都有自己的特长,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但如果我们只在自己的路上走,肯定是走不远的。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医疗、医药和医保推动了很多政策的出台,这也让我们看到彼此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商业保险的推动,就让医疗产业链有了更多的创新与变革。

三是技术的驱动。医疗行业是新技术最大应用场景之一,从技术普及期的云技术、3D,到技术发展期的大数据、AI,再到技术探索期的(金融科技),其实不管是什么技术,它只是工具,更多地还是要帮助我们提升效率和增长能力。

上述三大动因,共同驱动了产业变革,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好机会。

3

医疗信息化产业未来路径

记者:具体到医疗信息化产业又将如何?

邰从越:在我看来,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有三个路径:一是软件平台化。从单一应用到整合集成的远程医疗平台,从客户端软件到基于SaaS的云端服务,从标准化到敏捷响应的微服务,越来越多的跨系统平台,已经遍布在产业。

二是服务智能化,包括智能化的医疗资源匹配、智能化的诊断与决策和智能化的生态应用。服务有很多种,诊疗是服务,智能诊断也是服务,流程的智能化也是服务。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运营服务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流程上的优化已经可以做到智能分诊和智能预约,甚至还可做到更多流程智能化。人工智能,无疑是传统人工诊断的最佳辅助形式。

三是业务一体化,包括一体化的方案(技术、学科、资源)和一体化的服务(规划、建设、实施、运营)。

今天,不管是医疗集团,还是医疗IT企业,都在做业务一体化,但客户需要的是能提供更具针对性、可以满足更多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和服务。

4

多维融合价值网络

记者:基于这些趋势与观察,心医国际准备如何做或是怎么做的呢?

邰从越:事实上,心医国际早就开始一系列探索和布局。2010年以前,传统模式下的医疗服务所呈现的状态是:资源固化和效率相对低下。从创立之初,心医国际就通过丰富院内信息化产品服务,以提升医院效率和改善患者体验。

到2013年,心医慢慢发现光做院内信息化支持已经不够,还需要去协同院际之间的沟通,通过远程建设及首创的运营服务,形成点对点的医疗业务服务,横向联结医院使优质医疗资源得以释放。

2015年,心医国际提出做医联体协同网络的概念,包括在专科联盟的要求下,形成网状的结构和服务模型,实现医院多点联结和资源利益共享。

现在,心医国际又发现:其实医疗服务不光需要IT的支撑,也不光需要运营的支撑,更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和资源进来,这就最终促成多维融合价值网络的诞生。

我们认为,开放的平台要升级到一个融合的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协同平台。我们希望给客户带来的是服务价值,因此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以服务为宗旨,最终为客户提供一个智慧医院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智慧医疗”模式如何给协同医疗利益联合体赋能,我们总结出一个公式:即智慧医疗=(技术+运营+学科)x (生态+数据)= 医疗赋能。

在这个公式中,IT技术是高速路,形成互联互通。但光有IT技术还不行,运营也很重要,需要合理梳理机制、流程和彼此的利益关系,并进行科学化管理。然而,有了运营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吗?也不是。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的特点和要求,医院和患者之间,其实是靠学科去连接的。当把这些很重要的部分结合之后,还需要我们的产业伙伴,包括运营商、药企、物流、器械、保险等生态链上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基于我们的数据,为智慧医疗的生态构造建立雏形。

受益于和多家医院建立起来的协同平台,心医国际在实践中慢慢地领悟到“技术、运营、学科”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IT技术是路,运营是桥,而学科建设是大厦。技术就像公路那样,起到快速联通各家医院的作用;运营模式则起到消除医疗体系之间的鸿沟,联通各个部门、各级医院;城市需要房子,而学科建设就像是建房子,帮助各家医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将医院建设得更强。

理清上述关系后,心医国际团队开始给智慧医疗赋能,主要体现为资源赋能、运营赋能和学科赋能。

5

三大赋能路径

记者:可否简单地介绍一下,心医国际如何进行资源赋能、运营赋能、学科赋能?

邰从越:简单地说,资源赋能就是一站式触达优质医疗资源。以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数据管理平台为例,这一项目是倚托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应用和示范机构。作为中日友好医院的合作伙伴,心医国际也是这个平台主要的助力建设运营方。目前,这一平台以远程医疗和专科医联体带动基层学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已与3000多家省、市、县级医院建立远程诊疗网络,年平均会诊量超过1万例。

又如关于医疗健康互联网的理解,在给市级医院赋能方面,我们摸索出了“安康模式”(即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从而实现多模态、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具体来说,我们通过政府把政策打通,支持出台医保和新农合配套政策,依托安康市中医医院,建立上接国内知名医院,下联县、镇75家基层医疗单位的“安康市远程医疗平台”。

运营赋能是要构建可持续运营模式。值得自豪的是,心医国际累计用了4-5年的时间,形成独特的顾问式团队,打造了业内唯一的“医联体建设+可持续运营”服务模式,可基于政府、民营机构、公立机构不同的需求,构架相关的运营体系。

在这个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其中,第一步是以运营为核心的远程架构设计,覆盖从国家到省到市到县到乡到村六级网络,分层次设计网络架构和运营机制;第二步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合理化流程,从申请到分诊,到前质控,到匹配专家,到审核,再到发布,从临床出发的流程设计确保资源高效运用;第三步则由心医具备临床经验的专业服务团队,这些全部来自一线的医护人员,能有效将临床经验与远程服务结合,提升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学科赋能则是与学科机构共享资源和收益。经历此前五年的实践积累,心医国际目前已构建全国最大的远程医联体网络:5700+医院、160+医联体、160+区域龙头、50+国家三甲以及20+专科龙头,形成基于临床业务的海量真实诊疗数据,这些数据未来可应用于万院互联开放平台。

以脑卒中专科医联体为例,正是依托于心医远程平台,才使得全国顶尖学科资源可以高效地服务于基层患者。目前,宣武医院与重庆九院开展学科共建,有效提高了重庆九院脑卒中救治水平,使脑卒中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更有效的救治。重庆市卫计委领导对该项目建设的成绩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肯定医院在分级诊疗下对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由此可以看到,心医国际就是这样一家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为医患创造价值的公司。

未来,心医国际要做3件事情: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要懂行业;二是要够专业,只有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三是要和很多合作伙伴共生发展。心医国际的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一个将远程医联体网络、区域公共卫生网络、医疗生态网络进行三网合一智慧医疗平台,然后通过多级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提升,最终打造一个医疗生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