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心互联网医院获专家一致认可,致敬每位评审的医疗专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决策者说 | 马晓飞: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再升级

2018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赴一地调研,对其“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给予肯定。同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对其考察,并倡议将“互联网+医疗健康”做成试点、推向全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多次前往调研、全国各地医院管理者纷纷前来学习,他们都有同一目的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银川虽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却是一片“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沃土。2016年12月,国务院通过《“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其中明确将“互联网+”作为实现分级诊疗的手段之一。

为何银川能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医改浪潮中脱颖而出?日前,健康界对话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飞。循着他的讲述,诸多答案浮出水面。

互联网医院生态_海尔物联网生态_124家定点医院实现生育保险联网妊娠登记

绝地逢生

一位患者就诊方式的改变,见证了银川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初步成效。

20多年病毒性脑炎病史伴有每月1-2次癫痫发作,让家住银川的王萍(化名)痛苦不已。尤其在每年换季时,她的病情比平日更加严重。这年开春,她本想去1110公里远的北京进行治疗。没想到,出发前在当地就诊时的一次耳闻,改变了她的打算。

王萍听说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通了远程专家门诊,患者只需坐在电脑前通过视频就能与北京大医生进行对话。顺利的是,在本地医生帮助下,她很快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建立了联系。

王萍算了一笔账。如果她直接跑去北京,要面对挂号难易、耗时长短、开销大小等诸多问题,时间至少四五天,衣食住行花费也要六七千,且就诊费用不能医保报销。而她通过远程专家门诊,不仅能缩短就诊天数,还避免了舟车劳顿。

故事发生在2017年, 距离银川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仅过去1年左右。 那么,2016年前的银川医疗是怎样的情况?

“一位肿瘤病人,银川医生说能活三年,他不信;北京医生说能活三年,他就信。”马晓飞并未夸大现实,“这在当时的银川,是普遍现象。”医疗条件得不到患者信任是表象,背后反映了银川医疗资源与北上广的巨大差距。“别看当时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三甲,但对标全国水平……”马晓飞摇摇头,“但凡有条件的家庭,家人得了大病,在当地就诊后,也会再到北京或上海去。”

除了借助互联网,那时的银川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不是没试过。”马晓飞回答。

2016年,银川也在大力发展医联体。但他坦言,成员医院发展到30家时反响很好,可到80家时就不如预期。什么原因?

首先,“通用医联体模式是派专家去基层查房坐诊,可我们哪有那么多专家资源?”事实证明,以贺兰县为例,全县26万人中仅1100多名为医务人员,其中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不足30人。其次,专家资源的浪费问题也很严重。他举例,一位骨关节置换专家坐诊乡镇医院,看的都是头疼脑热的病人。“符合医生专业的病人太少,基层更需要的是全科医生。”

“银川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于是,银川选择触底反击,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来解决基层诊断能力不足、优质医疗资源难下沉的问题。

落地有声

5年时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逐渐从冲动走向理性。大浪淘沙后,为什么银川能将其发展得生机勃勃?背后依靠的是一套自上而下的缜密规划。

谈及最初的发展思路,马晓飞缓缓说道。“银川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首先以问题为导向。谁会有问题?”马晓飞解答,“是患者。”一是“看病烦(繁)”,就医流程不够优化;二是“看病难”,银川医疗能力是短板;三是“看病贵”,小病大看的现象严重。

基于此,银川以政府为主导,将全市“三区两县一市”作为横向,将上至三甲医院、下至村卫生室作为纵向,开始整体推动。

“分布实施、先易后难”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推动方式,把一些迫切需要的、较容易达成的项目先推进,再将有难度的项目陆续跟进。据马晓飞介绍,银川到2018年已将项目完成50%~60%,预计到2020年打造成全国样板。

将银川经验传播到其他地方,离不开“低成本、可复制”的原则。“低成本是指以往需要政府投入的事,现在交给市场,让企业受益。对于‘可复制’,我们希望这套模式容易推开、且适用于其他城乡差距较大的地方。”马晓飞说。

因此,“实现多方共赢”是核心目标。银川坚持将上级医疗机构、下级医疗机构、第三方公司共同合作,从而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有了顶层设计,接下来该如何将其落地?银川推出“五个应用体系”。

马晓飞主任视频1(标清)

步步为营

关于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银川的一些做法超前于国家的其他地区。

为保障“五个应用体系”顺利实施,“五个保障措施”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三个高地”的概念。

三年时间里,《银川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银川市互联网医院监督办法》等多达16项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是制度保障,无疑也成为“政策高地”。

2018年,银川卫生健康委印发《银川市公立医疗机构第一批远程医疗服务收费价格》《银川市远程医疗服务收入分配办法(试行)》,对互联网医疗项目定价难问题作出解答。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互联网医院属于民营性质。因此,收费不由物价决定,而采用的是先定价后备案的方式。”随即,马晓飞举例说,“体制内的基层单位和线上互联网门诊等收费标准,是我们与市物价局共同定价得出的。一次线上远程门诊,主治医师是10块钱,副主任医师是15块钱,主任医师是20块钱,这样的收费模式,与线下相比,无特别大的差距,患者也能承受互联网医院生态,在推行过程中也较为合理。”

银川患者在一级医院缴费却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关于互联网医疗医保报销问题,马晓飞也做出回答。

马晓飞主任视频(标清)

2017年,17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同时伸来橄榄枝的事,让银川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再次火爆网络。如今,全国40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入驻银川,如此密集的入驻数量也正是得益于宁夏制定的行业自律准则、互联网医疗规范和标准、注册和申办等一系列服务保障,即“服务高地”。

2018年,银川成立“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研究中心”,汇集全国十几家主流公司,为银川市医疗健康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在产品上,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主流公司有研发实力,工程师有开发思路,我们有大量数据,临床医生有具体需求,四者能有机结合到一起。”在马晓飞看来,“创新高地”因此得来。

监管保障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必不可少。银川在全国率先建成“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于2018年4月上线。结合互联网诊疗行为全程留痕的特征,实现诊疗行为全过程、全方位、全自动实时在线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在马晓飞眼中,监管平台发展应是动态的。“就目前来说,平台管理相对粗犷,如何进一步精细化,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最后一个保障措施是标准保障。银川已制定各项互联网诊疗的准入标准、流程规范,继而保障互联网医疗行为的标准化、同质化。

2018年9月,《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其中明确规定与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对此,银川进一步做出具体要求,即合作对象必须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是何原因?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如何合作?

马晓飞视频3(标清)

未来可期

银川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解决患者看病繁(烦)、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医院与医生看到对症的病人,让医保省钱,让参与其中的第三方商业公司能够获得回报。

2018年7月,国家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在宁夏诞生。2018年10月,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首要机构的改革,已卓有成效。其院内建设的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已连接278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累计完成90万余份心电图报告。银川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目前已连接188个医疗单位,累计出具32万余份报告。远程超声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也投入运营。

各类远程诊断中心的建设互联网医院生态,解决了基层医疗普通存在的“买得起设备请不到读片医生”的难题,使患者“付基层医疗价格享受三甲医院的诊断服务”。

马晓飞将如今“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现状,比喻为“盆景”。“我们兴建示范区,仅仅做到并不够,还要提炼、归纳,目的在于推广。银川作为示范区的省会城市,需要做的是把各种‘盆景’集聚成一片‘森林’,将各个体系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系统,能被多方接受。”

至今,银川经过两年多“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建设,“‘五个应用体系’和‘五个保障措施’已基本配齐,形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应用机制。”马晓飞介绍道。在他看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将“互联网+医疗健康”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完善利益机制,从根本上改变既往的医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