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与突破:论“互联网医疗首诊政策”的松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影响和重塑了很多传统行业。在这个大趋势面前,传统行业如果不能做出适应性改变,就会被互联网大潮无情淘汰。医疗因其本身的特殊性,是较晚被触及实质的一个行业。但是它已经被互联网悄悄撕开了一个缺口,而且这个口子越来越大。

传统医疗服务很多顽疾。比如:由于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大型公立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排队,缴费,取药以及医保报销等与诊疗无关的活动中;而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实际发生地,又因为时间(上班时间)和空间(医生和患者必须同时在医院)的限制,使大量医疗资源被浪费。

现有的互联网医院技术已经部分解决了以上痛点。比如通过提供线上服务(如线上咨询,线上问诊,互联网支付,电子处方等),使大部分不需要到医院就诊的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而线上、线下融合对接的服务(如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检验,预约住院,排队叫号,送药到家,住院病历预约邮寄等),又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极大方便了患者的线下就医。

但是,互联网医疗还有政策限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18年7月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这样规定,是出于对复杂的医疗服务的敬畏和对患者的保护。但是,这样就限制了患者的首诊必须在实体医疗机构,其中主要是大型公立医院。由于医疗服务有连续性的要求,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和自由执业的医生互联网诊疗首诊,在医疗服务的入口端,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而且,这些政策天花板,在本轮新冠疫情期间,也限制了全国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北京、上海)为疫区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这是国家文件中,首次对互联网首诊的肯定,而且是可以由医保进行支付的互联网首诊。这其中,存在机遇,同时有挑战。

机遇

第一,医疗市场将更进一步开放。更多的自主权下放给医疗机构,医疗互联网公司以及医生。

第二,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签约多家医院和更多自由执业的医生。这也将导致其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组织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第三,分级诊疗的界限更模糊,医疗服务的形式更多样,病人也将拥有更大的选择权。

挑战

第一,哪些疾病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首诊,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二,具备怎样资质的医务人员才能提供互联网首诊?这其中除了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还应当对医务人员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有一定要求。

第三,互联网医疗平台应具备怎样的技术条件才能开展互联网首诊?比如视频问诊中,对视频清晰度的要求,以及对于特殊病种,是否需要有配套的远程传感器等。

第四,医保局作为支付方,如何对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同时如何评价患者接受互联网首诊后的效果?

第五,由于疾病和诊疗活动的复杂性,使互联网首诊更易出现医疗纠纷。如果出现纠纷,如何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各方之间划定责任?

所以互联网诊疗首诊,这项政策基本上是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具体的战术细节还需要我们逐步摸索。“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这种心态就是改革的心态,我国40多年的改革成果,都是这样“探索”出来的。所以,我相信,困难终会被克服,医疗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冲击,医疗市场的资源配置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