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心互联网医院获专家一致认可,致敬每位评审的医疗专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院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专家共识

本文引用著录格式:刘惠,马烨,陈军,等.互联网医院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专家共识[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2):1332-1337.

DOI: 10.13419/ki.aids.2021.12.02

刘惠1,马烨1,陈军2,李群辉3,张路坤4,马萍5,张福杰6,王辉4,孙丽君3,陈清峰1,徐鹏1,赵燕1,蔡凌萍7,张蕾7,杨杰8,王江源9互联网医院系统,窦雪9,郭东9,韩孟杰1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 2.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 4.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 5.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 ;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 7.康众卫生教育服务中心,北京 ;8.天津深蓝公共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天津 ; 9.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银川 )

01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医疗服务快速融合发展,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而且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局《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5号)等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诊疗行为,加速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进程。

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展线上HIV感染者诊疗、HIV暴露后预防(post- , PEP)及HIV暴露前预防(pre- , PrEP)等相关医疗服务,具有及时、方便、快捷、保护隐私、沟通交流充分等优势互联网医院系统,对提高艾滋病防治服务可及性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医院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各项管理,加强互联网医院艾滋病相关诊疗活动管理,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服务流程,落实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措施,加强信息平台内容审核管理,保证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有序开展。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信息交流与数字化防控工作委员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总结现有互联网艾滋病医疗服务经验,借鉴互联网医院其他疾病医疗服务实践,经充分研讨形成《互联网医院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专家共识》(简称“共识”)。

本“共识”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在艾滋病防控中的作用,加强线上与线下医疗协作,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互联网医院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明确服务内容,确定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与路径。

本“共识”适用于已经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共同搭建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通过多点执业方式整合各地医疗资源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展的互联网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

本“共识”在国家法律法规、有关部门政策规定和专业技术机构指南及规范的指导下,主要为互联网医院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提供参考和建议。

02基本原则

互联网医院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应以求询者和HIV感染者的需求、体验和隐私保护为前提,确保服务可及、便捷、安全,最大限度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服务确定性即以明确的服务内容和确定服务流程作为前提,整个相关医疗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标准、指南和规范。

2.2行业引导性即以促进人民健康为目标,平衡公共利益、行业发展和患者权益关系,加强线上和线下诊疗之间的有效互动,强化防治结合,引导形成艾滋病防治领域新的医药联动生态。

2.3发展前瞻性即以发展为理念,着眼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的巨大发展空间,优化传统诊疗服务模式,为求询者和HIV感染者提供便利化、智慧化、个性化、隐私化的远程医疗服务。

03服务内容

依托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由感染科或传染病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医生助理、药剂师以及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协同参与,主要开展的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包括:艾滋病咨询与动员检测、将发现需要首诊的HIV感染者及时转介到线下的抗病毒治疗机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依从性支持、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及PEP和PrEP服务等。

同时,互联网医院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定期对HIV感染者和求询者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增加HIV感染者和求询者对艾滋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检测,提高服药依从性。

04服务流程

4.1咨询和分诊路径用户第一次进行在线咨询时,需在注册界面输入基础信息以及对当下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高危行为进行描述,健康管理师通过用户上传的资料及相关描述快速完成对用户的分诊,根据分诊结果,分别进入HIV感染者诊疗、PEP及PrEP的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流程,并搭建云诊室和绑定医生及医生助理,必要时可以通过云检测确定就诊者感染情况。云检测即就诊者可在平台上预约线下检测或上门检测,待检测后,其检查结果同步至就诊者健康档案。详见图1。

pivs(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_联网系统_互联网医院系统

4.2HIV感染者诊疗

4.2.1诊疗路径HIV感染者在互联网医院平台注册后,进入由健康管理师搭建的云诊室,绑定医生及医生助理,完成感染者信息采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医生根据线上问诊及健康档案,完成对感染者诊疗,并提供云检测服务。同时云药房会完成感染者处方药品的脱敏邮寄,即在邮寄时对收件人的敏感信息进行屏蔽,如姓名、电话、购买明细等,实现对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以完成感染者的隐私保护。

医生依据感染者资料评估疾病进展情况,选择继续当前诊疗方案、优化当前诊疗方案或转诊至线下。如需转诊至线下,及时提供转诊服务。

健康管理师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结合云检测数据,了解感染者心理及生活状态、复诊复查、药品服用、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感染者复诊时,医生再次评估疾病进展,如继续当前治疗方案则完成处方。对符合转诊标准的感染者转诊至线下。详见图2。

pivs(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_互联网医院系统_联网系统

4.2.2诊疗流程1)HIV感染者治疗前评估。包括确诊HIV感染、医学入选标准(包括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和治疗前准备(包括临床准备、依从性教育以及家庭/同伴支持)。如在互联网医院平台接受诊疗及抗病毒治疗,需首先在实体医疗机构确诊HIV感染(上传确证报告),并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前的体检及相关检测,方可在互联网医院由专业医师开具抗病毒治疗处方,购买抗病毒药物。未确诊及未完成临床体检和相关检测者不能在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购药。

抗病毒治疗前基线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按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1] 的要求开展。

2)知情同意。在互联网医院上接受诊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需签署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电子版)并存入病历,同意在互联网医院上接受诊疗服务,并按要求随访、复诊及复查。

3)建立病历档案。由医护人员在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病历及健康档案,以便更好地全程随访管理。

4)用药管理。按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国际抗病毒学会-美国分会(IAS-USA)指南[2]、欧洲艾滋病临床学会(EACS)指南[3] 及美国卫生与人类健康服务部(DHHS)指南[4] 推荐的方案要求,由专业医师为感染者诊疗并开具治疗处方,感染者购药后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服药,同时医师应向感染者详细说明每一种抗病毒药物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处理办法。

5)随访。随访期间,专业医师应对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安全性行为的各种措施,帮助感染者消除恐惧心理,引导感染者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传播。同时,定期在线上线下对感染者进行艾滋病及抗病毒治疗的科普宣教活动,通过撰写科普文章、讲座、视频等形式,引导感染者积极参加各种宣教活动,以增加感染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督促感染者提高预防意识,促进其性伴侣定期检测。随访需按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的要求进行抗病毒治疗后随访、复诊及复查。并针对感染者的不同个体进行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提高感染者服药依从性。

6)治疗效果评估。互联网医院医务人员需按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要求,指导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定期接受随访及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等相关检测,评估治疗效果。

7)转诊。互联网医院需构建双向转诊机制,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病情变化、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佳、耐药或治疗失败,需要采取更为有效或快速的治疗方案时,需及时转诊到实体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诊疗。线上自费购药治疗的感染者,如果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应及时告知专业医师,并转诊至线下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及处理。

8)其他。互联网医院目前不提供国家免费及医保目录中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要求使用上述药物的HIV 感染者需到线下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取药。

4.3艾滋病药物预防服务

4.3.1暴露后预防(PEP)HIV暴露后预防是指非HIV感染者发生HIV暴露风险后,及早(不超过72 h)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从而降低感染风险的方法。PEP为暴露者提供了紧急阻断的机会,原则上暴露后越早服药效果越好。

1)服务路径。暴露后进行紧急药物预防的求询者完成线上注册后,健康管理师和医生助理应及时响应,在医生上线前对求询者完成初步暴露后评估以及心理疏导,便于医生上线后根据评估内容完成快速诊疗,缩短诊疗时间。医生根据求询者类型差异进行科学评估,如符合PEP标准,则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提供诊疗服务。

在提供PEP互联网诊疗服务时,要求求询者同时进行云检测。健康管理师在PEP服务过程中,对求询者进行服药提醒,完成后续跟进随访。详见图3。

互联网医院系统_pivs(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_联网系统

2)服务流程。参照《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5],提出PEP互联网诊疗流程。

①PEP评估。实施PEP前需对求询者进行适用性评估,包括求询者个案咨询、暴露时间评估、暴露风险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医生对求询者进行线上问诊,根据评估分析结果决定是否适合PEP。医生进行适用性评估时,需填写《HIV暴露后预防(PEP)适用性评估记录表》(电子版)[5]。

完成适用性评估后,如启动PEP,可为求询者提供实验室检测服务指导,结合具体情况为求询者选择切实可行且快速的检测方式。检测项目包括HIV抗体检测、梅毒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测。注意:因HIV抗体检测结果对于PEP执行非常重要,故建议进行快速检测。如遇紧急情况无法尽快获得求询者HIV抗体检测结果,也可在求询者知情同意下尽快给予首剂PEP用药,以便求询者能够在暴露后72 h内服药,但必须要求求询者在24 h内补充提供HIV抗体检测结果,医生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方案。此外,排除HIV急性期感染非常重要,医生需询问求询者在过去一个月内有无HIV高暴露风险,如有风险者,需进一步详细询问是否有感冒样症状或体征,必要时使用HIV核酸检测,尽可能排除急性期感染。

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若求询者符合PEP标准,启动前应充分告知收益与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电子版)。知情同意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点:适用性评估结果,PEP并不能100%防止HIV感染,PEP潜在风险和对策,PEP用药过程和随访,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测的必要性,求询者对其个案真实性的保证等。

③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师了解求询者病史及其个人基本信息,可对求询者不同时间的复查情况进行报告解读,建立求询者专属电子健康档案,包括适用性评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HIV暴露情况、妊娠情况(女性)、PEP药物方案选择及剂量、服药依从性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和随访的记录。

④用药管理。求询者若符合纳入标准,医生按照《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要求尽快开具电子处方。求询者获得药物的方式可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如互联网医院快递药品、指导求询者到最近药房取药等,无论何种方式,均应尽量保证求询者服药时间在暴露后72 h内。互联网医院医务人员应根据求询者具体情况(如:接受美沙酮治疗、抗结核治疗、妊娠等)及当地药物可及性,为求询者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且适宜的用药方案。

⑤随访。健康管理师每日提醒求询者按时服药,在开始PEP服药的第2周,医务人员需进行药物不良反应随访(问诊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嘱咐服药者及时反馈服药后情况。分别在暴露后30天和90天,健康管理师提醒求询者复诊,同时进行HIV抗体及其他必要的检测。可借助远程音视频通讯、快递自检试剂、干血斑标本采集和云检测方式完成随访工作。

在随访过程中,可通过系统短消息服务提醒、电子药盒、手机APP服药提醒信息推送等多种友好服务方式,尽可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如因求询者主动退出、失访等原因导致管理终止,医务人员应尽量联系求询者并了解脱落原因。

对HIV暴露后求询者应进行必要的宣教和干预,宣传安全性行为的各种措施,鼓励定期进行HIV检测。对于“恐艾”人群,可建议去专科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⑥转诊。在随访过程中,当求询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HIV抗体检测阳性、并发HBV、HCV感染和其他疾病、求询者要求以及医务人员认为应转至线下诊治等情况时,需及时将求询者转至实体医疗机构进行诊疗。确诊感染HIV的患者,需转至艾滋病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评估、咨询与检测。

4.3.2暴露前预防(PrEP)PrEP是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感染的一种新型有效的生物学预防方法。

1)服务路径。求询者进入云诊室后,医生根据求询者类型的差异进行评估,如符合PrEP标准则签署知情同意书(电子版),提供诊疗服务。同步由健康管理师生成求询者的健康档案并进行后续的用药跟踪、健康宣教、跟进自检及转介随访等。健康管理师定期更新求询者的健康档案并及时反馈,医生根据更新的健康档案为求询者适当调整诊疗方案。详见图4。

联网系统_互联网医院系统_pivs(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2)服务流程。

①PrEP评估。开展PrEP前,需对将服药者进行HIV暴露风险评估和医学及适用性评估。根据求询者在线上诊室与医生进行问诊或留言内容,医生参照《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6] 对求询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医学及适用性评估后,可在线预约定点HIV检测。互联网医院可提供在线购买和快递自检试剂服务,由求询者居家检测并远程上报结果。居家检测仅适用于HIV抗体初筛试验、梅毒抗体快速检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其他检测需在线下医院或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

医生助理及时在线辅助医生解答及处理线上各项医事问题。针对求询者容易出现的恐慌心理,健康管理师需及时在线守候,给予心理关怀,告知PrE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指导求询者进行基线相关检查,完成暴露前行为风险、检测工具及必要的用药指导等。

②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求询者符合纳入标准,纳入前,应充分告知求询者PrEP相关的获益与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师了解求询者病史及其他信息,建立求询者专属电子健康档案,纳入适用性评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HIV暴露情况,妊娠情况(女性),PrEP药物方案选择及剂量,服药依从性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和随访的记录。

④用药管理。求询者若符合纳入标准,医生根据PrEP求询者情况和意愿参照《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选择合适的药物预防方案。

⑤随访。随访和服药依从性管理参照《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在互联网诊疗场景下,可借助远程音视频通讯、快递自检试剂、干血斑标本采集和云检测方式完成随访工作。在随访过程中,如求询者因主动退出、失访等原因导致管理终止,医务人员应尽量联系求询者,了解脱落原因。

随访过程中,对PrEP求询者开展必要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内容包括:HIV感染风险,HIV检测和窗口期及其意义,各种PrEP药物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服药依从性和意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检测与预防(PrEP/PEP不能预防性病)等,并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⑥转诊。在随访过程中,当求询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急性HIV感染及医务人员认为应转到线下实体医院就诊的疾病时,需及时转入实体医院进行诊疗。在随访期间,一旦确认HIV感染,需立即终止PrEP,转诊到艾滋病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评估、咨询、检测与治疗。

05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互联网医疗的方便快捷、超越时空限制、平衡区域间服务能力和服务供求等优势日益凸显,与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中疾病管理的长期性、咨询检测的私密性、药物预防的时间敏感性、患者需求的多样性等属性有着卓越匹配,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群体选择在互联网医院寻求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因此,依托互联网医院开展艾滋病相关医疗的服务规模在未来将会不断扩大。然而,互联网医院这一新兴事物和艾滋病在公众视野中的特殊和敏感的特质都要求从业者不但要更好识别潜在的发展机会,还要研讨相关的政策、伦理和管理操作上可能面临的限制与要求,以保障互联网医院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在正确轨道上运行,提供优质服务。参与本专家共识撰写的业内工作者希望以此为契机,激发政策制定者和互联网医院管理者对相关领域开展深度探讨和尝试,促进互联网医院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健康、规范和有序开展,进一步扩大服务利用,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致谢:感谢为本共识提供建议和指导的专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郝阳、王新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刘中夫、吕繁、孙江平、李健,中国预防艾滋病性病基金会孙新华,康众卫生教育服务中心李洁,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王仕锐、刘春梅、赵一粟、胡晓、张汉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欢迎关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 点击文章上方蓝色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文字

○ 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或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