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抗击疫情!小善心向中国医疗机构捐赠50万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方向

2020年8月21-23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主办的“2020首届中国互联网医院大会”在珠海举行。

大会围绕“互联网医院发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5G、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信息安全、医保及保险支付、互联网医药”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和探讨。

以公立互联网医院为主体

中国研究型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针对互联网医院发展趋势做了预判。他认为,未来互联网医院医疗体系将会形成以公立互联网医院为主体,民营互联网医院作为补充的局面。公立医院的功能将由目前的医疗中心,转变成为覆盖院前预防科普、院中诊断治疗、院后康复康养的综合卫生健康体。

另外,在政府监管之下,通过医疗参与方的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未来可能形成从诊疗到康复的全链条服务;互联网医院建设也将推动医改向更深层次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范围将进一步覆盖社区、家庭,实现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在互联网医院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发生竞争与融合,最终将建设成为互联互通更为顺畅、学科设置更为齐全、特色更加鲜明、服务范围更为广泛的新互联网医疗体系。

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标准

在未来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斐表示,将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标准,明确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并对各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和发挥的监管功能进行评估。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指导性文件,具体包括语言规范、病历书写要求、隐私保护等。

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分区域设置国家互联网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优化互联网预约诊疗制度和流程,进一步加强门诊号源管理。

完善智慧医院顶层设计,出台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体系文件,与《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估方法及标准(试行)》、《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共同组成较完善的智慧医院建设指导体系。帮助医疗机构有目标地建设和完善医院的信息化,让智慧医院建设具有可行性与可比性。

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前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传统医疗服务应该如何与线上结合、如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新冠肺炎疫情使医疗参与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达成了共识,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并促使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

5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王斐对此进行了解读,指出互联网医疗下一步建设重点是加快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和智慧医院系统,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等。

在完善预约诊疗制度方面,将促成医院实现以预约为基础,建立患者服务中心,并将其线上化互联网医院系统,减少线下患者不必要的就医次数,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滞留的时间。

在完善智慧医院建设方面,王斐介绍了三位一体的系统建设。该系统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直接面向医务人员,辅助支持其进行临床诊疗;院内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医院管理的大数据互联网医院系统,并可基于医院管理大数据对医院管理环节进行漏洞查找、弥补。同时,系统也需面向患者提供智慧服务。

在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方面,各地要加快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对互联网医院准入、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监管。提供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要完善自身的平台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生存压力增大

缺少医生、医保等核心资源

未来,如果互联网医疗以公立互联网医院为主体,势必将引起对医生资源、医保资源的竞争。

互联网医院系统_航天信息联网注册系统用户手册_银行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量公立医院上线互联网诊疗平台,由于其资源强势,加上对互联网医院的重视,大概率不愿意拿出医生资源、医保资源分给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对医疗资源的竞争不具备优势。

由于缺少医生、医保这两项核心资源,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范围往往局限在外围,如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病历查询等。随着可提供核心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入局,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生存压力增大,缺少核心资源的瓶颈更加凸显。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互联网医疗企业应明确自身在互联网医院体系中的定位,是为互联网医院提供第三方运营服务,而不是医疗服务。

若不甘于此定位,欲谋求自救,那就要补足自身的短板,即建设自有医生团队,拥有核心诊疗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布局医保、商保,完善支付环节。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从“外围”向“核心”突破,构建出“医药保”的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