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心互联网医院获专家一致认可,致敬每位评审的医疗专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智医心得|无接触+医疗:实现医院智慧化建设播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迎合、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获得更为成熟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我国5G、AI等技术的发展,正是迎合了人们越来越想要快捷、节约时间的愿望,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同理,医院的智慧化建设也是在围绕使用者需求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开展的新型规划建设。

如果没有5G、AI这些新技术的加持,短时间内实现医院的智慧化建设的目标是遥不可及的。而利用5G通信技术,网络数据传输过程更加快速、高效,在开启万物互联时代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研究大数据(Big Data)、物联网(IOT)、云计算(Cloud)、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广泛应用,这也将为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01

什么是无接触就医?

2020年伊始,突然来袭的疫情让大家措手不及,一时间“无接触就医”成为人们生活的刚需,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场旷日持久的医疗防疫攻坚战。疫情期间,很多医院开设了互联网问诊服务,“无接触就医”初具雏形,但从长期看,医院服务患者仍旧是诊疗服务的主场景。

而“无接触就医”要做的就是打通线上与线下服务场景,二者之间实现全面的整合和融会,做到线上线下真正结合在一起,打造全新的“无接触就医”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且安全的智慧就医新模式。

一、“无接触就医”模式解读

以前,“无接触就医”的全场景流程和服务模式往往没有统一的流程梳理、服务标准和顶层设计,导致“无接触就医”发展频频受阻,某些医院建设此功能也是自成体系,呈各自为战的状态。

如表3-1所示,“无接触就医”模式主要涉及到的无接触服务可以简单概括为:统一预约服务、统一支付服务、统一识别服务和统一诊疗服务。

“无接触就医”模式打破了医院原本的智慧服务制约,除了自助、窗口等服务场景,还迅速开拓出互联网医院、病区等应用场景,患者可以快速完成扫码支付、医保自助、开电子发票等服务,尤其是便捷支付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为实现“无接触就医”添砖加瓦,最终实现全场景、全流程无接触就医。

无接触就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减少面诊、线下“无接触”就诊、减少院内停留。其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移动支付、电子发票、全面精确预约、智能提醒、互联网医院、全流程电子条码(虚拟就诊卡)就医等。

1.减少面诊

建设互联网医院为复诊、常见病、慢性病的病人带来了福音,他们可以通过线上咨询、问诊就医,接受线上开处方、送药到家等定制服务。对需要去医院检查的患者来说也很方便,他们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快速预约挂号和检查等项目,让患者在院内院外享受服务无缝衔接,提升患者对医院的好感度。

2.线下“无接触”就诊

对那些重病和必须去医院就诊、初诊的患者来说,优化流程,大大减少了线下就诊时的接触,例如就诊移动支付、全程无纸化等。

其优势是:

(1)提高了电子健康卡、电子就诊条形码、电子医保等电子就诊设备多场景的应用频率,如应用在自助服务端口、诊间、窗口等场景。

(2)便捷的移动支付应用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或者手机、窗口扫码的方式进行支付,避免了银行卡或现金的交易接触。

(3)打印凭条、报告以及发票实现无纸化。患者在缴费成功后会收到提醒,可以线上领取电子发票和检查报告,通过手机查询。

3.减少院内停留

实现精准预约、智能导航,让患者就诊时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的待诊时间。例如智慧问诊系统,来医院挂号、手术都可以提前预约。

就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了就医智能提醒,例如,智能导航可以精准地指引患者就医,医生可根据所开的处方单或检查检验,直接在就诊中完成检查、检验的预约,并可以在诊间扫码支付,然后去检查,取药也是如此。

整个诊疗过程减少了患者在窗口和自助终端的各项操作,也无需在候诊区盲目等待,可根据消息提醒看到前面还有多少人,合理规划好问诊时间。

这种“无接触就医”提高了患者的时间利用率,打通线上线下的全流程就医场景,推动分级诊疗,解决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院内感染,提升了医疗的服务效率。智能引导与无接触就医广受推崇,也为医疗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势不可挡的“互联网医院”

无接触因具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使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疫情期间成为抗击疫情防止传染的另一大战场。我们要思考的是在疫情结束后,各医疗机构应如何面对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化。

在“无接触就医”模式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与普及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加之政府出台相关的惠民政策,大众对“无接触就医”的认知度普遍提升。

gtis吉利问诊系统_智慧问诊系统_智慧农业慧云系统

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是一个一体化的一站式平台,依托于实体医院,在这个平台以常规咨询和复诊为主,包括问诊、处方、支付和药物配送等一系列服务。它把传统医院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使医院在患者问诊、医生诊断、患者支付和药品配送等方面更加便捷,实现了云端一站式的医疗保健服务。

通俗地讲,互联网医院就像是医院在网上开的旗舰店,看病拿药就如同淘宝购物,可以在线咨询、网上下单、药品快递到家,节约了排队等候、往返医院所浪费的时间。

那么实体医院应该如何互联网化?

简单来说,就是重点要在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第一阶段:患者服务互联网化

患者服务互联网化,是通过线上线下一站式的互联网诊疗系统,实现医院窗口、问诊等线下服务与互联网服务的整合交融,实现数据统一和系统业务协同,保障患者无论是线上就医还是线下就医,信息都是连贯的,为患者提供便利。

例如,小李因胃痛,通过医院在线平台预约挂号并支付费用,按预约时间去医院就诊,医生看诊后开出检查单,小李在线支付检查费用,检查后在手机查询结果,然后回到诊室智慧问诊系统,医生根据结果开处方,小李在线支付处方费用去药房取药。

第二阶段:诊疗业务互联网化

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的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无接触就医”医院有一体化的识别机制,也就是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院内与院外的消息、订单、信息一体化,让患者的各种数据串联。线上与线下支付场景打通,有方便财务管理的收、退、对流程,定制个性化服务场景,如医生简介、图文问诊模式、在线续方、海外问诊、搜索医生等。

例如,小李在互联网医院上在线复诊,陈医生查看以往病例以及检查结果发现需要多加一种药品。陈医生在线开具处方单,小李在线缴费,医院药品通过物流配送到小李手上,在后续治疗中,小李可继续在互联网医院上随诊。如果在小李康复过程中需要理疗服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下单,然后护士上门服务。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落实直接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结算政策,国家政策不断加码,发改委更发文“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为互联网医院在未来大展拳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02

正在被颠覆的就医方式

一、不断增长的问诊需求

2020年新年期间,全民“宅家抗疫”的特殊时期,对于就医用药的人而言,医院成了高危地区,看病成了一件难事。为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采取“无接触”问诊的方式看病就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疫情期间,200多家公立医院推出了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服务。另外,全国至少有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了在线问诊、义诊、线上购药等服务,这些举措切实帮助实体医疗机构缓解了资源紧缺的压力。

武汉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武汉市医保局第一时间为互联网医疗平台开通了医保支付。该医院为武汉市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的参保人员,提供在线支付、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和线下药品配送上门服务。平台有全国医生助阵,解决了后顾之忧。

疫情导致线上问诊需求量迅速增长,同时,民众也体验到网络所带来的便捷,利好政策也在加速落地中。线上就诊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患者“因药就医”的难题,还可以减少因患者多而带来的门诊压力,节约更多的资源来服务更多的患者。

二、新需求催生出的新场景

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在医疗一线必须采取“无接触”的严格操作,尽管医护人员会严格遵循操作规章流程来进行救助,但是患者之间、医护人员也面临着传播隐患的问题。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每次仅穿脱一次防护服就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由于给患者提供送餐、送药等服务,这些都是人与人接触最多的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医院采用了服务型机器人,催生出了新的应用场景。

1.机器人“无接触”送餐

大部分医院采用了大量的送餐机器人为患者服务。例如,送餐人下达“去202病房”的指令,机器人就会走到202病房门口,语音提示接受人来开门取物。当然,操作机器人的前提是把预设线路的程序导入机器人的芯片中。多家医院采用送餐机器人来完成日常药物、餐食的配送,在配送的“最后一米”实现了无人操作,降低了隔离区病毒的交叉感染。

2.“消毒机器人”杀菌

“消毒机器人”集成了超干雾化过氧化氢、紫外线消毒等离子空气过滤等消毒方式,同样已经被投入一线使用。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疫情需求,实现对环境物表、流动空气的杀菌。在疫情期间,机器人在武汉疫情中心的6家医院及上海仁济、肺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温一、温州六院等最前线战场进行7×24小时不间断使用。

疫情的突然袭来让所有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挑战。而医疗厂商设立线上平台,开展免费在线义诊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也迅速搭建平台,线上问诊开通,助力医院缓解压力。部分城市开通线上医保支付,促进医疗的互联网化进程。我们看到,在这场疫情面前,商业的力量显示出了极大的生命力。

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互联网+医”“互联网+险”“互联网+药”都有各自的复杂体系,而普及的重点与难点不只是就医方式的改变,还有监管与控费等等。因此,加速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避免因急于求成出现乱象。既然政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们更要找到带领病人通向光明与希望的一扇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