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新政

不能突破规范

关于互联网医疗是否只能「复诊」,经过一些沿革,最终于2022年定调。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

其中,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主要有: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六个省市。彼时,曾有行业人士预测这六个省市,将有可能率先试点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

1个月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强调「在开展任何试验探索时,不得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要求,不断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准入和执业管理,加强监管」。

「不得突破」、「加强监管」等表述,明确表达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互联网医疗首诊的态度。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向媒体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对互联网首诊服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毛群安对媒体表示,「怎么才算复诊,实际上也仍然在研究,不同医生看的算不算复诊,还是说在同一家医院看的才算复诊。有一些疾病互联网业务是否可以首诊,比如心理科和皮肤科的疾病,很多专家认为可以开放互联网首诊,这些问题还在研究中。」

2022年6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正式公布,明确禁止线上首诊,明确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留存相关资料,并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

2022年10月,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通知》。

根据《通知》,上海「互联网远程特约高级专家诊察费」的项目内涵是指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由患者自愿申请发起,需要高级专家(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提供的特约诊察服务费用。

具体包括:约定互联网服务时间;约定互联网服务地域;约定互联网服务学科专家类别(如临床医学专家、病理专家、超声专家、影像专家等);约定互联网服务方式(如在线同步实时的可交互视频、声频或非实时的图文、影像信息),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建议或开具处方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业务是否可以首诊_互联网医院不能进行首诊_互联网医疗首诊政策

互联网医院不能进行首诊_互联网医疗首诊政策_互联网业务是否可以首诊

互联网业务是否可以首诊_互联网医院不能进行首诊_互联网医疗首诊政策

卫生行政机构和专业医疗领域专家,之所以对互联网首诊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医学过程中,首诊患者到院需要陈述病情、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互联网业务是否可以首诊,大部分诊疗检查无法通过线上途径替代。相关诊疗环节这种检查手段的缺失,难以通过医生资历、经验等来进行弥补。

林辉认为,诊疗规范的关键在于,在完成诊断的过程中有没有完整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诊疗讲究的是证据链,只有证据链完整,诊断才能明确。线上也好,线下也好,都只是形式上的创新,形式可以改变,但不能突破规范,「必须守住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底线」。

互联网业务是否可以首诊_互联网医院不能进行首诊_互联网医疗首诊政策

参考资料:

【1】各省份已公布「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汇总.大健康派

【2】丁甜甜,钱爱兵,谈在祥.国内外互联网医疗服务定价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比分析.中国医院杂志

【3】潘国英. 一文读懂|互联网医疗首诊为何争议这么大?. 健康界

【4】互联网医院建设速度空前,线上医疗呈现三大趋势!. 益珍方

【5】专家远程会诊、送药到家、预约检查,互联网诊疗破题「看病难」.经济参考报

【6】杨瑞静. 「每家公立医院的互联网业务都是在赔钱」!风口还能持续多久?. 健康界

首页 立即咨询 电话联系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