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院处方和院内处方外流是两个概念

很久以来我都把互联网医院处方和院内处方流转二者混为一谈,实际完全是两种模式。

简单理解,院内处方外流是做的线下的生意,不区分初诊、复诊。这种生意一直存在,没有上线的动力,或者不能上线。

互联网医院处方是做的复诊、线上的生意,是就诊流程的重构。

一个处于信息化阶段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 严禁首诊,一个是数字化阶段。

院内处方流转也分两种情况:

1:院内有药 用户自己携带处方到院外购药。

2:院内没药 院内没药也分两种情况

① 国谈 双通道药品 :国家允许,医院同意,医保支持,还有专属的流转系统的药品。这种药品外流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大家猜一猜?药品的流向无法固定,用户自己选择药房的话和医生产生不了关联,医生没有处方的动力。

第一种方法:需要药企改变原有的营销模式以及绩效方法。任何谈数字化转型却不改变组织架构和绩效规则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还有一种方法是:处方的反向统计,这个是双通道系统商的机会,用户购买的状态通过工具传给医生,医生很清晰了解到自己处方的流向。当然这是违规的,但是你可以改变一种运营手段或者运营说法,这个不能再讲下去了。

②除双通道外其他药品:新特药品、无法进院的药品。这种药品不能上线,但是可以偷着卖,怎么卖,做医药代表的都很清楚。

互联网医院处方根据建设主体的不同分多种情况:

1、医院主导建设

①线下流程线上化:医生排班、定价由医院主导,用户根据预约的时间段进行咨询,和线下排队就诊一样,我实在想不出这么做除了有利于监管以外,对于医生和患者毫无吸引力。

②线上作为线上的补充:医生自由排班、定价在指导范围内更灵活,也可以申请备案价格。线上产品也比线下更多样,可以设置服务包,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多劳多得。

更开放的医院,智慧医院与互联网医院结合,用户线上预约挂号、医生线上接诊判断是否需要面诊、不需要则在线开具检验检查、用户线下检查、检查结果上传、医生在线开方、药品配送到家。如果放心,你看病全流程都没有面对过医生。

2、企业主导建设

① 僵尸互联网医院

②医药电商、o2o平台 补方互联网医院,沦为后补方的线上医院,顶着监管压力,赚个辛苦钱。

③资源型流通渠道 无论是政府资源或者医保资源,这种不可复制优势,让其成为政府认可的渠道和医保支付的指定平台,这个钱不是谁都能赚的,不具备互联网属性。

3、政府主导建设

①汇聚多家互联网医院的统一入口

②处方流转平台

这个类型的我接触不多,不能做评论。

可能是毕业后一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工作有关,很多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接触实体后才发现壁垒重重。

互联网医院本认为是为了打破时间、空间、收费、药品等等线下实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生的。理想状态下应该是医院不要去限制医生的排班、收费、药品使用,线上是作为线下的补充存在的,事实上这真的只是理想了。

院内处方外流实际是一种DTP业务,有没有互联网医院都一直在外流,药店看到的是纸质的处方可能更容易去走合规流程发货。处方的产生是医生与患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而产生的,还不区分首诊或者复诊。医保可以通过双通道药房控制,从院内直接获取处方,这个运营流程是和互联网医院完全不同的。

互联网医院的处方会去往何处?卫健委这种诊疗行为管理方一直与医保局这种支付方做博弈。

医保肯定想我付费,我要统一所有数据,把控所有入口,控制所有流向。

医院想的是怎么最大化的去用掉医保的钱。

随着DRG的推进,双方在融合与竞争中达到某种平衡。而我们互联网企业,需要静静等待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 严禁首诊,等待信息化企业完成基础改造,等待医生上线、检验上线、医保上线,等待诊疗流程上线,等待产业数字化转型真的初见成效,等待商保深入人心,等待啊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