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广大慢病患者陷入“就诊难、开药难”的困境。彼时,互联网医院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疫情期间的慢病患者“有医可问”、“有处方可开”、“有药可吃”。
近年来,在国家出台的“三大互联网管理办法”的加持下,互联网医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线复诊、网络购药、病情回访等多个环节的便利,被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所接受。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41.6%的受访者在有慢病管理需求时,更倾向于应用线上医疗。
随着互联网医院时代的到来,制药企业赛诺菲基于在慢病管理领域近百年的经验,携手多方合作伙伴,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广大慢病患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医院享受“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服务,包括诊前咨询(互联网问询导诊),诊中便捷沟通,增强医患信任,诊后治疗管理(包括续方、复诊、患者教育、送药上门等),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提高医疗可及性。
互联网医院是如何打造健康管理闭环?为慢病管理带来了哪些改变?四位医学专家结合在线诊疗的案例,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观点。
精准入手,定制个体化防控方案
“我从2000年开始就在医院推动患者教育,后来也通过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但效果都不太好。因为这些都是公共性知识,不能具体到每个人。”
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海澜介绍,年龄、地域,职业习惯,都会造成生活方式的不同,进而影响慢性病管理的方案。这些问题在普通门诊很难解决。但通过互联网在线咨询,患者能及时得到解答。
“以前我们会教病人怎么算主食量,但实践中他们不太会计算,即使算出来也没有概念。如果不在家里吃,聚餐、外卖时,又怎么调整饮食呢?”王海澜介绍,同样是针对饮食习惯的调整,在互联网医院的诊疗中,她就给出过不同的建议。
陕西、山西患者,往往喜爱面食,控制面食的量,是一大重点;广州患者大多爱喝粥和老火汤,这会影响慢病发展,尤其会影响血糖,因此需从这两类饮食入手调节。
王海澜认为,互联网医院给慢病管理带来的一大改变是:“问诊更及时,医生给出的解决方式不脱离患者的生活轨迹。患者不需要为了控制指标严格按食谱做饭,而是在实践中理解健康饮食的原理,自己逐渐学会判断。这让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高,他们很愿意接受这种健康管理方式。”
线上随访,打通异地健康管理渠道
接诊时,医生通常会针对一般情况给出建议。但生活中,慢病患者常遇到各种意料外的状况,这时,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模式为患者、家属提供了便捷。
许昌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刁建华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患者要去国外旅游,问我出国后如何管理血糖。我告诉他,带上血糖仪和手机,定期将血糖、饮食等发过来,就可以对他进行健康指导。”
除了对出差、旅游的患者,互联网医院还为家属、患者异地居住的情况提供了便利。子女在外地工作的空巢老人,面对医院在线挂号、智能手机查看报告等有困难。
但王海澜在互联网医院接诊中,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问诊的老人在包头,他儿子在江西。老人身边无人照顾,复查开药、取药遇到困难,家属就把老人的情况整理后发给她,王海澜结合线上问诊,建议老人在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根据结果在网络平台开药,家属线上付费,药品直接寄送到老人手中。
互联网医院带来的这一优势,在疫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刁建华介绍,慢病患者平时到医院挂号、开药的模式,在疫情严格防控时期很难实现。
疫情中,武汉等地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药品配送到家,特殊药品还可通过冷链运输,让慢病患者“有药可用”。
在刁建华眼中,规范的互联网医院为慢性患者提供的便利是:在保证医生资质的前提下,协助患者、家属克服异地障碍,进行健康管理。对于独居老人,今后也将尝试家庭医生等模式进行管理,这也是我国下一步推进基层慢病管理的一个重点。
持续管理,早一步控住并发症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晨光认为:“慢病需要长期管理,但患者不可能天天去医院,线上能持续进行随访和管理,这是互联网医院最核心的优势。”
燕化医院副院长兼内分泌科主任齐林认为,慢性病诊疗需要量体裁衣,但医生平时工作繁忙,能接诊的患者有限。一个患者在院内的时间很短,更长时间是在院外的管理,持续对其饮食、运动、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要花长时间、大功夫。
互联网医院协助医生在患者出院后长期随访,与患者或家属建立联系,督促他们定期关注血糖、血压,提醒其到门诊进行评估,避免“出院即失联”,等有了并发症才来住院。这种模式,也能大大提高患者相关指标达标率。
虽然互联网医疗已在实践中发挥了多种优势,但田晨光希望未来能从三方面进一步优化,让更多人体验到便利。
手机扫码加我微信
咨询赠送神秘大礼
微信扫码进入互联网医院牌照
快速办理通道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