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18页

“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目 录 TOC \o "1-4" \u 一、 项目背景及现状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目标 31.3. 项目现状 4二、 项目范围及内容 4三、 适用技术规范与规范性文件 5四、 设计原则 6五、 各模块具体要求 75.1. 卫健康(居民端) 75.2. 移动家庭医生 95.3. 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站 115.4. 移动护理站 145.5. 综合监管系统 155.6. 运营管理系统 175.7. 系统接口 18项目背景及现状项目背景1、《我区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沪卫医〔2019〕029号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本市部分区、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相关政策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2、国家卫健委等十一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0号)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优化护理流程,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推动护理领域生活性服务业态创新,改进服务流程,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护理等新型业态。建设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患者预约、医生首诊、护理服务机构接派单、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患者评价以及在线支付的全过程服务与监管。同时促进二、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护理机构与护理场景拓展,充分发挥试点地区的带动示范作用,形成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项目现状目前我区的家庭病床服务主要提供给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医中社区卫生服务形式。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且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患者。我区市自1980年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以来,家庭病床工作持续发展优化互联网+护理服务 小程序 定制开发,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家庭病床地方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其护理项目是适宜在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主要包括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三大检查,心电图、测血糖、抽血化验等)、治疗项目(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尿、夕阳吸氧、康复指导、护理知道、针灸、推拿等)。

项目范围及内容本项目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卫健康(居民端)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居民端互联网入口,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的全程服务;2、移动护理站提供给护理人员接收任务、上门护理和保障安全的便捷工具;3、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站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完善的服务管理、任务管理、档案管理的工作平台;4、移动家庭医生为家庭医生上门评估、护理指导、家床查床等提供服务支撑;5、综合监管系统围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员资质、机构资质、服务安全等维度进行全面监管,保障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6、运营管理系统区域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费用结算、工作量统计、满意度分析、实时报警、纠纷处理等业务提供支撑。7、系统接口信息查询、挂号、处方、医嘱、病历、费用结算等多个业务环节与社区HIS系统、家庭病床系统的频繁服务交互与数据交互。标准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0号)国家卫健委等十一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0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6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11号)设计原则1、保护既往投资、整合现有资源。

本项目建设并不是从零开始,从平地而起进行的。因为前期我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经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技术支撑。因此,需要在前期建设成果基础上,充分保护既往的投资,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实现各种用户能够在其特定权限范围内获取和使用共享资源,数据能够按照要求在区内各部门之间相互能够进行传递和交换,让信息资源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2、统一标准规范、保障信息安全。本项目的建设需要通过规定标准化的技术政策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和访问控制。一是统一顶层标准体系设计和规范工作,避免各部门标准之间的不一致和不统一问题,二是尽量采用现有的信息标准,逐步形成和完善系统数据整合与数据管理标准体系;三是采用信息安全交换和对数据进行安全控制的策略,满足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要求。3、坚持开放性与可扩展性结合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接入和各类卫生信息数据,由于存在项目涉及面广、数据种类繁多、流程复杂、接口多样、需求不完善等等挑战,将给平台建设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在技术上进行充分研究。以现有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系统设计以开放性为原则,通过我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业务集成管理,实现与医院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间的接口与集成,并支持定制功能的开发。

建设内容卫健康(居民端)1、护理宣传护理宣传模块基于卫健康居民公众号,用户登录公众号后访问我区护理业务板块,访问我区护理业务内容,提供护理业务的分类内容,基于查询手段为全龄人群提供不同的护理业务内容,如临床护理、生活照料、母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护理、皮下注射、伤口换药等服务内容的查询。2、申请护理评估申请护理评估主要用于全龄人群对护理需求的发起与提交。用户登录公众号后进行评估预约申请、预约进度查询、服务派单查询等内容。3、知情同意和服务协议签订居民在线申请互联网+护理服务时,应当与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并在协议中告知患者服务内容、流程、双方责任和权利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签订知情同意书,居民认可后方可进行护理申请。4、护理查询护理查询模块主要用于用户查询过往的护理及评估首诊信息。用户通过登录公众号访问全部护理数据、全科医生首诊数据,如根据时间维度查看本年度护理服务数据,根据全科医生姓名查看首诊数据,该模块由护理信息查询、首诊信息查询功能组成。5、护理医嘱确认申请护理对象可以对全科医生开具的护理医嘱进行确认,如果判断没有问题,可以确认护理医嘱可以执行,如果有疑问,可以提出质疑并拒绝执行。

6、护理需求取消居民或家属,若对于护理需求有变化,可以取消已经医院安排好的护理计划,同时告知护理医疗机构,重新安排新的护理计划。7、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模块主要用于用户对护理服务的质量、服务时效、服务态度等内容的评价,保障“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有序市场化,保证保障用户护理效果,该模块由服务及时性评价、服务人员能力、服务满意度评价、投诉建议功能组成。8、代申请服务(亲情账户)护理服务对象可以先行和卫健康的已有注册用户互相授权建立亲情账户,随后通过代申请服务借助亲情账户功能,由亲情账户来帮助行动能力缺失的服务护理对象代为申请护理服务。移动家庭医生1、评估任务接单该功能主要让全科医生可以看到首诊对象情况,并支持服务接单和服务取消功能。2、调阅健康档案该功能主要帮助全科医生在上门评估或者开具医嘱的同时,可以协同看到服务对象近期的健康档案情况。3、服务对象评估全科医生上门评估申请服务居民的情况,对于居民健康状况和家庭环境符合护理服务要求的,可以后续开具医嘱,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全科医生告知居民理由,拒绝此次申请。4、签约服务全科医生上门评估申请服务居民的情况,如发现该居民还未与我区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应主动告知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与之进行社区综改1+1+1家庭医生签约。

5、护理医嘱服务全科医生在评估结束以后,对于满足护理条件的服务对象可以在线开具护理医嘱。6、护理计划拟定全科医生在完成医嘱开具之后,可以和护理服务对象协商一起拟定护理计划,初步确定后续护理的日程表。7、历史信息查看全科医生可以查看签约对象的基本信息、护理记录、服务记录、执行情况、用药记录、护理指导等内容。8、查床服务(家庭病床)通过移动家庭医生APP为家庭医生上门随访查床时提供便捷的服务,方便家庭医生看到家床病人的列表和门诊病人的列表、在移动端完成病历录入模板引用和历史引用、医嘱调用和录入等功能。9、病历查询(家庭病床)提供的病历模板查询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病人的病历信息。10、病历调用(家庭病床)支持调用病历模板或者历史病历,并提供相关辅助功能辅助医生书写病历信息;11、医嘱服务(家庭病床)家庭医生在随访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移动家庭医生系统对家床病人开具处方医嘱,并提供辅助功能方便家庭医生的处方医嘱录入。12、费用及天数查询(家庭病床)支持对病人待付费用情况和建床天数的查询,并提供预交金提醒、查床次数统计、住院时间查询以及转院等功能。13、处方管理(家庭病床)支持录入病人的处方,包括口服药品互联网+护理服务 小程序 定制开发,针剂补液,中草药方,协定处方等;14、病程录模板维护(家庭病床)支持维护科室的病历模板,维护个人的病历模板;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站1、护理概况医疗机构人员登录该系统后,作为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站的首页,主要展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综合性核心指标。

2、护理服务目录护理医疗机构可以自行维护本院开展的上门护理项目,供医生上门初诊开具护理医嘱参考。3、评估任务需求居民申请护理服务后,系统自动从卫健康推送至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站,医疗机构指定派单人员登录该系统后,可访问评估任务需求模块,掌握目前评估任务需求。4、护理申请初步评估居民申请护理服务后,对于从卫健康推送至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站的护理申请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相关全科医生登录该系统后,可访问初步评估模块,对居民的护理申请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符合条件。5、评估任务派单医疗机构指定派单负责人员根据评估任务需求列表,派单给全科医生,产生工单信息。生成详细的每日工单,包括时间、地点、服务内容、注意事项等情况。6、护理任务需求医生开具护理医嘱并和护理对象一同确定完护理计划后,系统自动从卫健康推送至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站,医疗机构指定派单人员登录该系统后,可访问护理任务需求模块,掌握目前护理任务需求。7、护理任务派单医疗机构指定派单负责人员根据护理任务需求列表,派单给护理人员,产生工单信息。需要依据医嘱情况,生成详细的每日工单,包括时间、地点、服务内容、注意事项等情况。8、护理计划管理医疗机指定派单负责人员可以根据护理对象申请服务变更,或者医务人员(全科医生/护理人员)临时变更,对现有护理计划进行调整或者人员重新安排。

9、档案管理实现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多种途径在线检索,提供各种统计报表,有效监控、评估档案等管理工作。10、医嘱管理通过互联网实现护理服务,需要遵循医生的医嘱执行护理工作。医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暂停医嘱、取消医嘱、浏览医嘱以及打印医嘱等操作。11、护理服务管理规范服务流程,增加相关护理执行标准情况。完成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医护对照管理、项目耗材配置、项目环境要求判断等功能。12、评估工作量统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每月生成全科医生评估报表统计,作为月度绩效发放参考依据。查看与其他护理机构的服务订单情况。13、护理工作量统计医疗机构可以每月生成护理人员服务报表统计,作为月度绩效发放参考依据。同时可查看与其他护理机构的服务订单情况。依据服务情况确认收费情况,生成与非本院护理机构的服务结算报表,完成确费工作。14、服务评价统计分析医疗机构可以每月根据居民的满意度调查以及智能电话回访的反馈结果生成对全科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评价报表,作为月度服务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移动护理站1、任务接收接收来自护理机构的护理服务需求,根据护理机构要求,完成任务接收。2、路径查看护理服务人员可查看需要服务的居民服务地址,并借助地图实现最佳路径查看。

3、调阅健康档案护理时支持协同看到服务对象近期的健康档案情况,包括申请人的就诊记录,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危险因素等内容。4、身份识别需为护理服务人员设计登录身份识别,在服务开始前,护理人员实现与居民的双向身份识别,并确认护理内容。5、任务签到护理服务人员通过GPS完成签到工作,服务完成后通过GPS进行签出。6、护理准备根据护理服务项目要求,录入填写护理准备工作内容。7、一键呼叫配备一键报警功能,实现与平台的联动预警,系统将自动开启全程录音功能。8、护理规范查阅提供线上护理规范文件查阅,便于医生和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和了解护理知识以及最新资讯。9、服务完成完成服务后,记录本次服务的服务时长、服务流程、服务地点等信息。10、护理记录小结根据护理服务内容定制护理记录小结表单,依据表单内容完成相关填写,并按照护理要求上传相关照片附件,作为凭证。11、个人中心查看历史任务,修改个人信息及密码修改。综合监管系统1、医疗服务监管监管首诊医生开展的医疗服务,包括上门首诊情况、评价结果等。2、护理机构/人员资质审核相关部门可对新加入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资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可打印出护理人员的服务证件,用于上门服务。

3、护理服务监管可查看各服务机构工单数、相应的签到数、时长异常数和合格签到率。以此监管各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4、服务安全保障实现与护士在紧急情况下的联动预警。5、机构资质申请机构在PC端上传相关的资质文件截图,卫健委、医保等相关单位审核资质。6、服务人员资质申请机构在PC端上传护理服务人员相关的资质文件截图,卫健委、医保等相关单位审核资质。7、服务项目管理服务机构在充分护理服务环境因素和执业风险的基础上,依据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原则,对本机构可开展的服务项目做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服务项目、对应服务人员、对应服务价格等。8、健康宣教知识库管理维护可供居民在卫健康门户中查看的互联网+护理宣传资料,以及提供给医疗机构医生或者护理人员的教育资料。运营管理系统1、护理机构费用结算申请由护理机构依据上月的护理服务明细条目,向派单的医疗机构发起费用结算申请,由服务运营中心完成服务确认和审核工作,并与医疗机构完成对账工作。2、评估服务数据查询统计